从续航看快充慢充:谁能让你的车跑得更远更稳?
开新能源车,车主最关心的莫过于续航。同样是充电,快充和慢充对车辆续航的影响可大不一样。今天就从续航角度,好好聊聊这两者的区别。
短时间 “续命”,快充是续航 “急先锋”
当你开着车发现续航只剩几十公里,离目的地还有段距离,急需补充续航时,快充就是你的救星。快充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在短时间内让续航大幅提升。比如,一辆续航 500 公里的车,剩余续航 50 公里时去快充,20 分钟左右就能充到 300 多公里续航,足够你跑完剩下的路程,还能有不少余量应对突发情况。
这种快速提升续航的能力,让快充在长途出行中不可或缺。在高速服务区,花半小时充电,就能增加 200-300 公里续航,让你不用为续航焦虑,安心驶向目的地。但要注意,快充到后期会逐渐变慢,尤其是续航充到 80% 以后,为了保护电池,充电速度会下降,所以快充更适合短时间内补充大量续航的场景。
长时间 “蓄能”,慢充让续航更扎实
慢充虽然速度慢,但充进去的电却很 “实在”。用慢充把电池充满,车辆的实际续航往往更接近官方标注的里程。比如,官方标称续航 500 公里的车,慢充充满后,在正常路况下跑 450 公里以上很常见;而如果是快充到 100%,实际续航可能会少个 30-50 公里。
这是因为慢充时,电流稳定,电池能更充分地吸收电量,每个电芯都能充得更饱满。对于日常通勤,每天需要的续航不多,晚上用慢充慢慢充,早上满电出发,续航足够应对一天的行程,而且跑起来心里更有底,不用担心续航 “虚标”。
不同续航需求,选对充电方式更高效
如果你的续航需求是 “救急”,比如临时要出门,续航不够了,选快充准没错,能在最短时间内给你足够的续航支撑;要是你有充足的时间,比如晚上停车休息,想让车辆第二天满电待命,慢充更合适,能让续航达到最佳状态。
举个例子,周末计划短途出游,来回需要 300 公里续航,你晚上用慢充充满,第二天出发时续航显示 500 公里,跑完全程还能剩 200 公里左右,心里踏实;要是前一晚忘了充电,早上发现只剩 100 公里续航,赶紧去快充站,20 分钟充到 350 公里,也能顺利完成行程,只是续航的 “扎实度” 会稍逊一筹。
长期来看,慢充更能守护续航 “底子”
车辆的续航能力会随着使用逐渐衰减,而充电方式是影响衰减速度的重要因素。长期频繁使用快充,电池经历多次大电流冲击,续航衰减速度可能会快一些。比如,一辆车开了 3 年,经常用快充的话,实际续航可能只剩原来的 70%;而主要用慢充的车,续航可能还能保持在 80% 以上。
慢充时,电流小、充电过程平稳,对电池的损耗更小,能更好地保护电池内部结构,延缓续航衰减。这就意味着,坚持用慢充,你的车能在更长时间里保持不错的续航能力,几年后依然能满足日常出行的续航需求,不用早早为续航缩水而烦恼。
总的来说,快充是续航的 “急先锋”,能快速补能解燃眉之急;慢充是续航的 “守护者”,能让续航更扎实、更持久。根据不同的续航需求选择合适的充电方式,才能让你的新能源车跑得更远、更稳。
免费获取专属报价方案